導讀:微信紅包的意圖非常明確,要想提現紅包金額,就必須通過綁定銀行卡來完成,這無疑直接鼓動用戶體驗微信支付,而一旦微信支付的規(guī)模形成起來。
當然,這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2014年這些案例還是不錯的。
微信紅包,“珍珠港偷襲”
據微信春節(jié)期間公布的官方數據:除夕至大年初一下午4點,兩天內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或者說不是那個真正讓馬云和其他互聯網公司警惕的威脅——紅包只是一時的快感,而借助這波搶紅包的熱度讓大批用戶綁定微信支付所帶來的后續(xù)效應和影響才是此次社交的更大紅利。
微信紅包的意圖非常明確,要想提現紅包金額,就必須通過綁定銀行卡來完成,這無疑直接鼓動用戶體驗微信支付,而一旦微信支付的規(guī)模形成起來,未來,微信在手游、電商甚至互聯網個人理財上也將逐步打開。
通過一個活動,邁過整個商業(yè)布局的前幾道檻,“搶紅包”的價值不可估量。
海爾兄弟玩“變裝”
不要低估網友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惡搞能力,否則結果,你懂得~
海爾為了給多年來一直赤裸亮相的“海爾兄弟”置辦點說得過去的行頭特意在網上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形象征集活動,不過,倆人的形象也真是分分鐘就被網友“玩壞”,甚至有不少作品被嚴肅的工作人員從活動頁面直接刪除。
盡管順利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作品在微博上瘋傳,同時品牌也難得有次機會親近消費者,但海爾似乎還是不愿意把尺度搞的太大。畢竟碰上撿肥皂這事,網友真心停不下來。
可口可樂歌詞瓶
或許是因為2013年的昵稱瓶夏日戰(zhàn)役給可口可樂的銷量帶來了20%的增長,或許是因為在瓶子上做文章的確很有“逼格”,總之,歌詞瓶就這么粉墨登場!
有了之前昵稱瓶的經驗,可口可樂對這次歌詞瓶的推廣可謂輕車熟路:針對意見**進行定制化產品投放,利用明星效應,KOL在社交網絡上的活躍度和影響力,制造信息高點,然后再通過社交媒體引發(fā)活躍粉絲的跟進,進而利用社交媒體的擴散作用影響到更多普通消費者。
同時,可口可樂官方微博也有意無意地發(fā)布跟歌詞瓶相關的內容,比如,讓粉絲說出自己更喜歡的歌手的一句歌詞,根據文字描述猜歌曲等等。直到5月19日,可口可樂官微放出一組圖片,宣布歌詞瓶正式上市。
不過,“歌詞瓶”的影響力和口碑似乎并不如去年的昵稱瓶,是概念老了,還是執(zhí)行不足?可口可樂的疑問似乎多了起來。
陌陌“洗白”路
為了給自己“洗白”,陌陌可真是沒少費心——頭發(fā)白沒白不知道,動靜真是不小。
為配合其正名海報,陌陌在社交平臺推出#幫陌陌洗白白#文案征集活動,選取50條網友創(chuàng)作的文案做出海報,并在社交平臺擴散傳播,讓UGC成為陌陌洗白運動的有效內容。
借助社交平臺直截了當地發(fā)聲,既能有力地同曾經的“約X**”告別,更能借此突出品牌文化中圈群文化和興趣聚合的特征,鼓勵用戶主動結交志趣相投的人,去探索生活的豐富可能。
阿迪達斯**營銷,更后贏才是真的贏
俗話說得好“笑到更后笑得更好”——**開賽前,被耐克“搏上一切”壓的喘不過氣的阿迪達斯,隨著賽事深入借助微博平臺執(zhí)行的實時營銷扳回一城,甚至到更后已壓過耐克的風頭。
每一條帶有#成皇或敗寇##all in or nothing#標簽的微博,每一張緊貼賽事看點的海報以及每一句簡單有力的創(chuàng)意文案,在長達一個月的戰(zhàn)役中,老練的阿迪詮釋了營銷“持久戰(zhàn)”所必須的低調**——可能過程中并沒有絢麗的高潮和刻意的爆點,但卻有著一步一步走下來的扎實根基。
許多年后,當翻出這些海報和文案,回想起曾經比賽的點滴細節(jié),誰又能不喜歡呢?
德系汽車,**更強后援團
德國隊在**期間表現優(yōu)異,使德系品牌在營銷時多了幾分底氣,而其中又以汽車品牌在社交網絡上的聯袂動作令人印象深刻。你們真的不是約好的嗎?
更多時候,無論是媒體,還是大眾都習慣用“競爭”、“PK”、“火藥味”來描繪競品間的關系,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引爆眼球、吸引觀眾。而隨著德國隊逐步走向**,一種來自德系汽車品牌間的“團隊協(xié)作感”愈發(fā)明顯,奔馳、寶馬、奧迪,這些競品品牌在國家的大榮譽面前選擇協(xié)作——即便不能分個高下,共同的利好顯然也要比盲目的“撕逼”和不負責任的“挑事”要顯得大氣的多。
一加手機的“小尾巴效應”
6月28日,**激戰(zhàn)正酣,細心的網友發(fā)現之前一直用iPhone發(fā)微博的劉語熙突然改用一加手機,之后一段時間直到**結束,共有超過40條標注“來自一加手機 不將就”的微博發(fā)出——雖然沒能從寶潔手里搶下“劉語熙微博品牌秀”的前幾次,但一加手機這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執(zhí)行力也著實換來了不少曝光機會。
之后,不論是阿迪達斯、加多寶,還是3D手游的微博植入,即便占據了微博圖片的醒目位置,但終究甩不掉這“小尾巴曝光”的效應。
**期間前后有不下10個品牌在劉語熙的微博上做了植入,大多都是1-2條的直面曝光,之后便不了了之,像一加手機這樣持續(xù)曝光兩周多的品牌也真是很拼了~這也應了那句話:大事件中不怕你做的營銷不好,就怕你沒有露臉,沒有刷出該有的存在感。
西門子,“不想洗碗”創(chuàng)意秀
如果有人主動愿意洗碗,那么TA也真是冒著被邊緣化的危險了——調查顯示,在80/90后的年輕一代中不想洗碗的人群占到90%以上,甚至為了不洗碗而被稱作“懶癌”都無所謂。
為了推銷自己的洗碗機,西門子瞄準這一消費者痛點,以一個微博小號為導火索,進而引爆話題,激活每個人心底那股“我不想洗碗”的情結,同時借助社交平臺擴大和延伸這種情緒,從而達到拓展產品認知度的目的。
一句戳中心底的話配合低門檻的參與方式,激發(fā)了受眾的熱情和參與度,造就了出乎意料的傳播效果——不到兩周時間,媒體總曝光量過億,微博轉發(fā)過10萬次,評論過5萬次,微信閱讀量接近8萬次。
去啊!去啊…
阿里巴巴集團在2014年下半年發(fā)布了其新的旅游業(yè)務子品牌“去啊”,而針對“去啊”發(fā)布會現場PPT上那句“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的廣告語,競品品牌“去哪兒”快速做出反應,而一場沒有預料到的品牌混戰(zhàn)就這么開始了…
攜程、途家、易到用車、途牛等眾多同類型品牌紛紛推出與“去啊”、“去哪兒”有關的文案,讓看熱鬧的人深感江湖險惡的同時,不得不感嘆居然有這么多類似的品牌,真是讀書太少了,不過也有人猜測這難道不是各家商量好一起炒作的嗎?是的話,這公司也是太拼了~
支付寶十年賬單傳播熱
“不敢相信,我居然花了這么多錢”、“原來XX是土豪呀”、“你排名多少”…
從12月8日支付寶“十年賬單日記”發(fā)布后,朋友圈又被刷屏了——雖然強制升級到支付寶錢包更新版本有點生硬,但是在“曬賬單”、“看排名”、“找槽點”等好奇和攀比心理的做崇下,這都不叫事。于是乎就出現了開頭處的感嘆…
而這也又一次驗證了在社交網絡走紅的秘訣:洞察人性和簡易化操作——就是讓大家在有興趣的基礎上,玩得舒心,樂得分享。